大叶黄杨几种常见的病害
大叶黄杨几种常见的病害
2020-10-20 23:49  点击:1016
[摘要]大叶黄杨病害大叶黄杨白粉病【症状】病菌主要发生在叶片正面,病斑圆形,边缘放射状,白色,以后小斑融合成边缘不清晰的大片白粉病斑,厚毡状,以叶面为重,严重时病叶皱缩,病梢扭曲,提早落叶。【发生规律】以子实体、菌丝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5月产生分生抱子,借风雨和人的活动传播,一年内可多次再侵染。6-7月高
 大叶黄杨病害
 
大叶黄杨白粉病
【症状】病菌主要发生在叶片正面,病斑圆形,边缘放射状,白色,以后小斑融合成边缘不清晰的大片白粉病斑,厚毡状,以叶面为重,严重时病叶皱缩,病梢扭曲,提早落叶。
【发生规律】以子实体、菌丝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5月产生分生抱子,借风雨和人的活动传播,一年内可多次再侵染。6-7月高温高湿、植株过密,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8月30℃以上高温时,病情下降,秋季发病轻。秋后病斑出现黑色小点,即子实体。
【防治方法】1加强养护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2加强病情调查,发现病叶或病株及时拔除烧毁。3发病时期可使用三唑酮800倍+康圃800倍,喷施危害部位。
 
大叶黄杨灰斑病
【症状】发生在大叶黄杨叶上。初期受侵染叶片上产生褪绿小黄斑,后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呈灰、灰白或浅土黄色。病健交界处常为褐或深褐色,边缘常隆起。后期经常几个病斑连成一片,占据全叶面积的1/2-2/3为害严重时病叶可在当年脱落甚至造成枝梢枯死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抱子盘在病叶和病落叶上越冬。翌年4月开始侵染,7-10月为发病盛期。病害发生严重时发病株率高达100%叶片感病率高达约80%,此时叶片大量枯萎脱落,植株成片死亡。温暖高湿的环境有利于该病的传播蔓延,植株密集管理粗放、树势衰弱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侵染传播。
【防治方法】加强植物检疫,选用健康苗木。2加强抚育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
3.秋冬和初春彻底清除病叶和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4在发病前,可使用银泰800倍进行预防(可加入思它灵等叶面肥);发病时期使用英纳600倍或康圃1000倍进行防治,连续使用2次及2次以上。
 
大叶黄杨炭疽病
【症状】发生在大叶黄杨叶片。病叶病部褐色,初期湿腐状,病健交界不明显,后期发病部位枯黄,上生轮纹状小黑点,叶片提早脱落。
【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分生抱子于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也可以以分生抱子或菌丝体于植株病组织上越冬。以分生抱子借气流及水滴传播,植株摆放过密、通风不良易发病,植株养分供应不足,生长势弱也能加重病情。喷射浇水引起水滴反溅,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也使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病叶,清除病残体。2加强植株的水肥管理,每个生长季节可以喷施2-3次润尔甲(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黄杨抗病能力。3从7月开始,发病时期,每隔7-10天使用英纳600倍或康圃1000倍,连续使用2次及2次以上。
 
大叶黄杨叶枯病
【症状】发生在大叶黄杨叶片上,严重时蔓延到枝梢部。病斑多在叶缘处发生,初为灰色斑点,扩展后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边缘红褐色,内灰褐色,中间有白色隔离带,后期病斑干枯而不脱落,着生灰色霉点(病原菌子实体)。
【发生规律】病菌以子实体和分生袍子在寄主植物病残体上越冬。早春即可传播,产生新的斑点或病斑、枯梢,在雨季前引起落叶和死株。
【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销毁病残体。2.因为大叶黄杨叶枯病病原体在病残体中过冬,冬季应该做好冬季清园,使用英纳600倍或康圃1000倍,也可使用三灭,一包与2-4kg壤土混合,每亩2包均匀撒施全园。3对于发病期,每隔7-10天使用英纳600倍或康圃1000倍,连续使用2次及2次以上。金心黄杨灰斑病
【症状】发生在金心黄杨叶片上。初期病斑褐色,周有褪绿色晕;扩展后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状,内灰白色,边缘红褐色,稍凸起:后期病斑干枯,着生黑色霉斑(病原菌分生抱子堆)。
【发生规律】参考大叶黄杨灰斑病。
【防治方法】参考大叶黄杨灰斑病。

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