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完善 农民乐享文化成果
在兴隆乡文化服务中心内,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全天开放,图书室配置图书4000余册,各类报纸杂志15种,购置安装健身器材、台球桌、乒乓球桌等,建成标准篮球场,并配备了开展文艺演出所必需的音响、乐器等不仅配有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还配备了相关活动器材。
在该乡金陡湖村农家书屋内,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书籍整齐地摆在书架上,前来借阅的群众络绎不绝。一位坐在书屋一角看书的村民告诉记者,农家书屋的免费开放,让他们这些渴望知识、热爱看书的人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精神享受,闲暇时读书、上网、听戏、健身……曾经只能在电视中出现的生活现在终于实现了。
活动丰富 农民的生活很精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参加晨练的人们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动静结合地舞动着太极扇;华灯初上,柔美的灯光下,人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跳起了健身舞,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这是每天都会出现在兴隆农村文化广场的场景。“城里人有休闲广场,我们农村人也有自己的‘休闲广场’,每天到文化广场上跳跳舞、运动运动,整个人都精神多了。”兴隆乡红旗村村民谈起现在的生活,满脸幸福。
今年以来,兴隆乡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逐步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有时兴隆乡送电影下乡犹如一道文化大餐,给农民带去欢乐,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现在我们每个月都能看场电影,平时还能到文化大院看看书、读读报,在广场上健健身、跳跳舞,我们农民的生活也很精彩!”村民们说。
发展特色 农民与文化“零距离”
每天中午和晚上,在该乡刘岗村总能看到不少村民聚集农家书屋门前有的在练习各种乐器,有的在整理道具“旱船”,随时为演出做好准备。兴隆旱船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兴隆乡自古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表演。经过20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目前,兴隆旱船表演队有近百人,已逐渐成为一种被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的、含各类杂耍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并享誉周边地区。“农商为养生,笔墨以娱情”,在兴隆文化站无论是农闲还是农忙时,研习书法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平时兴隆乡文化站免费提供纸和墨,这为村里热爱书法的人提供了良好条件。
兴隆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使该乡公共文化服务总量大幅增加,城乡文化服务差距逐渐缩小,让群众与文化真正实现了“零距离”。